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周美联储正式开始实施经济刺激措施里面支持企业的步骤:购买企业债券的ETF,一下子使用了三亿多美元。
 
虽然三月份它刚宣布这个决定时让人有些意外,但是有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大幅走出常规操作的先例,这次对于它再次打破正常操作,似乎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不再从法理的角度出发,聚焦这样做是否符合其法定权限,而只是在它具体做法上面展开争论了。在不少人看来,这毕竟只是其一贯支持金融市场后的必然后果。

为了维持中立,美联储不能在企业间搞定向扶持,即为了一碗水端平,不可以直接购买具体某家企业的债券。由某个基金经理代为操持可以给它免去这些麻烦。

但是,随即又出现另一个问题:这个刺激措施的本意是为了能够加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让企业能够在必要的时候随时追加融资。但是,鉴于ETF和债券市场有一层隔阂,购买ETF未必直接加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少债券ETF本身的交易不存在流动性问题,而它们持有的债券却流动性严重不足,两者之间未必存在对应关系。只有在ETF的购买量超过交易市场上的卖出量时,中介商才会创造(create)新的ETF,用相应的资金用来直接购买(部分)指数成分的债券。

购买被动管理的ETF,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它只会削弱美联储自己对于商业银行要求的标准。按照它自己设定的标准,商业银行应该降低对那些高负债企业的借贷,但是如果美联储购入诸如HYG这样的垃圾债券ETF,就会不可避免地持有它要求商业银行回避的那些企业的债券。而且还会肥水流入外人田,因为通常这些被跟踪的债券指数都会包含一些非美国企业的债券,这不利于实现美联储要振兴美国企业的政策初心。

同时,这些ETF有30%左右的债券是由那些被私募股权基金控制的企业发放的,而之前小企业管理局在征询财政部意见后发布的刺激法案援助指导原则,明确规定私募股权基金不应从中获益。更为根本的是,通常这些债券指数以债券规模作为加权的权数,这样一家企业发行的债券规模越大,同等条件下它的资产质量越低,而获得的(间接)救助金额却越高,这显然有违使用纳税人资金时应有的受托人责任(fiduciary duty)。

因此,有人建议美联储应该购买那些管理得比较好的积极型债券基金,这样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企业的敞口就相对比较低一些。当然,这又带来流动性问题:以目前打算用于这个项目的7500亿美元的规模,要是真要购买积极管理型基金,为了不影响其流动性,得分多少天才能完成购买?!如此规模的购买,美联储将会成为美国(中短期)企业债券市场上最大的持有者,将来又如何脱手?

三月份,市场出现暴风骤雨般的波动时,流动性一下子消失了。为了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转,美联储做出这样的政策宣示有一定的道理。不过自从美联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所好转,不少企业已经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立即大规模融资了。三月最后一个星期,这些企业总共新发2600亿美元的债券,四月份又增加了2856亿,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就又多了930亿美元。

这样,就多少出现一个令人不安的循环:政府一再出手“稳增长”,本来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摆脱高杠杆风险的政策,却刺激企业进一步加大杠杆。长此以往,效果会是什么呢?
 

 

话题:



0

推荐

吴谦立

吴谦立

2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某基金经理,负责全球宏观性投资。出版过《公司治理:建立利益共存的监督机制》和《公平披露:公平与否》,以及译著《财务骗术》《拯救日本》《社会关系》,在《中国改革》等杂志上发表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方面的评论文章,在哈佛大学、马里兰大学给过讲座性授课。

文章
  • 文章归档
2020年 23篇